9月6日,由鄂温克旗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联合鄂温克音乐网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鄂温克族民歌·鄂温克叙事民歌》鄂温克民歌培训班第二期开课。培训班上,鄂温克族民歌自治区级传承人乌娜老师为大家现场授课。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煜煜生辉,8月26 日,鄂温克旗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联合鄂温克音乐网,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鄂温克族民歌·鄂温克叙事民歌》培训班,特邀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乌日娜老师授课。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杨淑君)《森林中的思念》《大兴安岭我的家》《心心相印的人》《春天来了》……近日,“来自草原和森林的文化记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典民歌讲唱会”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培训班上,鄂温克族民歌自治区级传承人乌娜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述了民歌的演唱技巧,民歌文化内涵传承,并通过现场教学《花斑马》、《丹宾哥哥》等优秀鄂温克民歌作品带领学员们系统的学习了鄂温克民歌的演唱方法,学员们通过演绎和歌声表达了对鄂温克民歌的热爱。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有一个敖鲁古雅乡,位于根河市西郊大兴安岭满归密林,距我国最北端的漠河仅100公里,是根河、潮查河、西乌齐亚河交汇的地方,是中国最后一支狩猎民族鄂温克族人的聚集地,有中国最后狩猎部落之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左至右依次为葛仁娜、关金芳、乌日娜、张天彤。 主办方供图 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深处的鄂伦春族如何用歌曲表达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追求?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扎恩达勒”有什么代表曲目?鄂温克族的叙事民歌凝聚了古老狩猎民族怎样的智慧和品格?
在千百年来的密切交往过程中,共同创造了我国北方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嫩江流域的地域文化,这些也都展现在他们的音乐和舞蹈艺术中,使其音乐、舞蹈在称谓、内涵、音乐形态、肢体动作、演述环境、社会功能等方面都有着共通性,为我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首次将每个民族代表性的歌曲搜集齐全,进行选择、编配、录制,并历时三年完成《中华56民族之歌》音乐作品集,真切记录了中华56民族音乐的沉淀和崛起。「雷佳」 高山族民歌《杵歌》 || 中华56民族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