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林路老师新著《中国摄影序与跋》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林老师著作等身,是中国摄影界摄影理论和摄影评论的集大成者。作为林老师的忠诚读者,2002年以来,我一直在购买和阅读林路老师的著作,受益匪浅。
“这是一部从中国人自己的角度叙述和写作的摄影史。”2024年11月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理论、方法与范式:新时代艺术史的研究与写作”——《世界摄影史》新书首发暨学术研讨会上,上师大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戴菲向与会嘉宾介绍自己的新作。
当代摄影的定义如何、性质如何、走向如何是摄影理论者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当天下午,在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论专委会主任顾铮的主持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教育专委会主任林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论专委会副主任叶明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摄影学科带头人矫健,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孙慨,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论专委会副主任戴菲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助理教授孙昊德进行了以“当代摄影诸向”为主题的学术论坛。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专业委员会主任顾铮,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林路与五位参与本届上海国际摄影节的摄影师——陆元敏、周明、许海峰、马良、徐昕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都市摄影的精彩对谈。
如今,打开手机“随手拍”已成为一项零门槛行为。而曾经,照相往往需要“郑重其事”——大家庭全员出动,穿戴整齐奔向照相馆,留下足以被几代人珍视的美好回忆。近日,“百年中国照相馆人像收藏展”在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一楼展厅开幕,展现相片背后的摄影技术演进与社会人文变迁。
摄影从话题和在场的角度切入到城市文化历史的梳理与回望,更安静、更凝练地传递出对城市过往及未来的判断——影像·影响在摄影技术被发明之前,人类如果想要把自己生命中那些自认为可贵的、有价值的瞬间留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唤起社会大众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收藏和传承世界遗产历史文献,交流世界遗产保护措施,利用世界遗产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搭建一个与世界交流的平台,传播中国的世界遗产,讲好中国故事,助力张家界打造世界遗产影像数据中心。
岁且更始,同赴新程。为宝山群众文艺创作事业发展群策群力提供优质资源与土壤,为群文美术、书法、摄影创作者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平台,近日,宝山区文化馆开展了“稼穑蓬勃”——“创艺讲堂”系列培训活动,来自全区的静态类艺术创作者们齐聚一堂,在智慧湾科创园以艺会友、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