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科普博主发布视频称,都江堰一直遵从李冰定下的“深淘滩 低作堰”原则,所以从古至今每年枯水期都会清除淤积在河道的泥沙,而清淤的深度则和卧铁有关——古人会在疏通过的河道放上卧铁作为深度标记,此后一代又一代清淤人用卧铁“隔空对话”,“聊”了2000年,到今天仍在继续。
一座山,一江水,一个故事,一次机遇,都可能让我们停下原本没有方向的脚步。我是一名语言艺术工作者,读书是我的日常,闲暇时间将身心安放于这座城市的图书馆无疑是我最好的选择,在20几万册图书当中,我找寻到了都江堰的历史与发展、诗意与浪漫。
就在昨日,《哪吒2》突破百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座里程碑。在该电影的结尾部分,“定海神针”屹立于海中,而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也有着这样的“定海神针”。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所以能在近2300年里日夜不停地轮转,不仅源于中国人的智慧,更得益于跨越时代的“岁修”接力。
大渡河峡谷大相岭风光黄心强摄李后强/文理由五:《西游记》作者丘处机熟悉四川青城山尽管没有他来巴蜀的直接文献记载,但作为学道之人不到青城山的可能性不大。《史记·河渠书》云: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又不断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率领都江堰先民在工具和建筑材料十分原始简陋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用劳动大众手中最简单的工具,取身边最常见的竹、木和河床上最平常的卵石,“凿离堆,避沫水之害,开二江成都之中”,创建了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奇迹都江堰,缔造了举世文明的“天府之国”,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929年邓锡侯部驻军师长黄逸民与县长高凌霄等议定,由县人林烺青在蚕桑局筹建都江公园,后由驻军龚渭清部军法官雷次山主持扩建,先后营建起带江亭、临江阁、清晖亭、茅亭,开凿荷花池,培修伏龙观,并在池中建造了比翼亭和曲折有致的“之”字桥。1932年,公园初具规模,民国时期川军将领、原四
世界上,能够同时兼具建造年代最远、发挥作用最大、并且历经千年岁月的洗涤,至今仍能完好地发挥其作用的工程,当然就唯有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座了。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期,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时代。由时任蜀郡郡守的李冰率众修建。
去年秋天,我终于踏上了离堆,只为化解多年来无缘离堆的遗憾。第一次知道都江堰离堆,是从妈妈老家成都寄往重庆家中的一封信上,信封左下角印有离堆的黑白图片。我觉得“离堆”一词好美啊,离愁别绪堆积成山!就这样,一粒小小的草籽在我童年的心里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