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几场降雨过后,平谷区岳各庄用于监测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井里,清澈的地下水从井口喷涌而出。如果在十年前,这一幕会被视作新闻,但现在,早已不是新鲜事。随着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的持续回升,北京已有81眼干枯的泉眼复涌,更有许多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井变成“自流井”。
北京市门头沟陈家庄的两孔泉眼,此前一直是干涸的,直到2019年,这两个泉眼复涌。近两年,北京八大处著名的西山十二景之一“水谷流泉”,再现泉水叮咚的景象。干涸多年后,北京81处泉眼复涌!有水在流泉达到880个。
“上枕幽燕,下卧千川”,古人这样描绘北京的山形水势与丰沛水源。然而上世纪以来,流域径流减少,水资源开采过度,河道生态破坏,致使北京逐渐陷于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并存的困境。凉水河作为穿城而过的主要水景河道,变成了百姓眼里排污的“臭水河”;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一度断流25年。
以水定城,城以水兴。随着城市体量的扩展,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河道断流,水生态恶化…为了让首都不再受“干渴”困扰,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深刻领悟总书记对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殷殷嘱托,优化调水、蓄水、治水、保水,全流域一盘棋,久久为功…
【来源:十堰市人民政府网_要闻】一场寒潮降温过后,北京的最低气温已跌破冰点,但在门头沟的妙峰山山窝里,泉水叮咚,汩汩作响。这就是陈家庄泉。“小时候全村人喝水、吃饭都靠这泉水,后来永定河没水了,这泉眼慢慢也就干了。”附近村民告诉记者。
北京市门头沟陈家庄的两孔泉眼,此前一直是干涸的,直到2019年,这两个泉眼复涌。近两年,北京八大处著名的西山十二景之一“水谷流泉”,再现泉水叮咚的景象。干涸多年后,北京81处泉眼复涌!有水在流泉达到880个。
北京日报记者 王天淇今年汛期,几场降雨过后,平谷区岳各庄用于监测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井里,清澈的地下水从井口喷涌而出。如果在十年前,这一幕会被视作新闻,但现在,早已不是新鲜事。随着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的持续回升,北京已有81眼干枯的泉眼复涌,更有许多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井变成“自流井”。
永定河流域持续生态补水,地下水水位回升,门头沟妙峰山陈家庄泉复涌。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今年汛期,几场降雨过后,平谷区岳各庄用于监测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井里,清澈的地下水从井口喷涌而出。如果在十年前,这一幕会被视作新闻,但现在,早已不是新鲜事。
【来源:北京日报】本报记者 王天淇永定河流域持续生态补水,地下水水位回升,门头沟妙峰山陈家庄泉复涌。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今年汛期,几场降雨过后,平谷区岳各庄用于监测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井里,清澈的地下水从井口喷涌而出。如果在十年前,这一幕会被视作新闻,但现在,早已不是新鲜事。
今天上午,水利部召开河湖复苏北京进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五大河流已连续4年贯通入海,永定河有望实现连续两年全年全线有水。2018年以来,水利部、北京市组织实施向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生态补水,北京市河湖累计补水量104.2亿立方米。
北京市门头沟陈家庄的两孔泉眼,此前一直是干涸的,直到2019年,这两个泉眼复涌。近两年,北京八大处著名的西山十二景之一“水谷流泉”,再现泉水叮咚的景象。干涸多年后,北京81处泉眼复涌!有水在流泉达到8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