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当适量,劝酒须有度,小饮怡情,豪饮伤身,过量饮酒百害无一利,心中绷起安全弦、健康弦,方能对“酒精考验”说不,以文明新风一扫酒桌陋习。酒进入人体分解的过程是两个步骤:饮酒后,酒精在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醛;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催化成乙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
首先,“断片”说起来也很好理解,就是一种喝酒之后失去记忆的现象。常会酗酒过量的人,对这个状态是很熟悉的。这个“失忆”的时长是因人而异的,有人抵抗力比较好,那么清醒的时间也就比较早。“断片”并非整个人昏睡过去,而是表现得如同常人,不至于出现酒后失态的情况。
编者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PsyCh Journal 编辑王日出在中科院之声开了一个杂货铺,铺子里有各种有趣的心理学百货。欢迎大家没事过来逛逛。虽然疫情期间不鼓励聚会,但是逢年过节,三五好友推杯换盏一下也是要有的。喝酒小酌怡情,但也难免有喝高了的时候。
对于喝酒断片的这个事儿,很多人都有迟疑,有些人说,有的人喝了酒是真的断片儿,大脑间歇性失忆了,什么事都不记得了,但是也有一句话叫做酒醉心醒,意思就是说虽然是喝醉了酒,但是什么事都不记得,只不过是不好意思承认而已。
假设我们的大脑是一台电脑,那么其中叫做“海马体”的器官就类似于电脑的内存储器。任何短时的记忆都会被存储在海马体里。而酒精的作用会严重影响海马体的功能。喝酒其实就好像让电脑的内存储器短路。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海马体的功能也会逐渐衰减。
中秋国庆已经到了,估计大家好友相聚又少不了要喝酒,如果你周围有爱喝酒的朋友,这样的话可能会经常能听到:“昨天跟谁谁喝酒,又喝大了,怎么回家的都不知道,都喝断片了!”。所谓“喝断片”,是指由于过量饮酒,而导致在饮酒时以及饮酒后一段时间内记忆缺失的一种情况,作为大脑这个负责记忆的中枢神经系统,喝到这个程度,要说大脑一点没受伤害,估计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吧。
看到一篇文章,说之所以醉酒断片,是因为大脑中海马体受抑,不能储存自己看到、听到的信息。即醉酒的人当时应该是有意识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只是大脑没有记住而已。这种理论正确吗?比如醉酒后能自己走回家,但第二天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怎么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