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发动下,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向光绪皇帝进呈万言书,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递交都查院,史称“公车上书”,但是遭力主议和的军机大臣孙毓汶阻扰,这份联名上书并没有送到光绪帝手中。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持续时间仅103天便宣告失败,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其中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是直接导火索。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震惊了海内外,也击垮了天朝上国在西方国家心里最后一点畏惧。
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期间,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组织,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清朝的“戊戌变法”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发生在农历“戊戌年”,因此叫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