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社会上针对我们又出现了一个备受争议的新论调,有些国家说,中国在某些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特别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设备方面,他们认为,中国的国内需求压根不能消化这些产能,只能低价出口,这就破坏了所谓的“市场机制”,会冲击全球市场。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我国两款六代机成功首飞之后,全球轰动不已,也导致了许多国家目前对我技术异常痴迷,而土耳其就是首当其冲,先是希望可以用8万欧元的价格,让我们安排一次他们“可汗”五代战机进行一次风洞测试,还想让我们转让稀土提炼技术给他们。
当纽约时报把深圳华强北称作“硅谷的掘墓人”,当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七次提到“中国速度”,当哈佛教授拿着郑州暴雨救援视频痛批联邦应急管理局——这些魔幻场景揭示着一个事实:美利坚的“精神归顺者”正在批量生产。
BBC最新大片《中国制造2025》突然让人不适应了,视频里肯定中国领先的无人机,吹中国的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夸中国的光伏有多牛逼,谈中国Deepseek有多先进,并且说中国AI公司取得的专利已经遥遥领先于全球。
以前都说中国人要睁眼看世界,现在反转了,来过中国的老外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大家要睁眼看中国了。来中国之前是“中黑”,来了之后变“中吹”!中国给他们的冲击究竟有多大?首先是治安环境非常好。在中国没有“零元购”,半夜12点出门撸串,也不怕被流弹击中。
文|玉惜品诗投稿人|小宋前言在高铁上,列车安静地行驶着,我坐在其中,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长途跋涉。然而我却没想到,在高铁上,竟然听到了两个老外在聊中国。这些年我对英语口语应该算是及格水平了,在我听到他们聊到中国,还是一惊。
维秘秀中运用诸多中国元素,但模特盘着条龙上台的场面辣眼睛。越来越多国际品牌加入中国元素,然而很多设计看起来廉价也没有美感。有设计师表示,“西方设计师所理解的中国风,就是把一些传统中国图案生硬的放在自己的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