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6年1月刊《高士其:不屈的“科普战士”》一文,作者:尹传红,审稿:高志其,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为纪念高士其先生的110周年诞辰,“弘扬高士其精神繁荣科普创作座谈会”于2015年12月7日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高士其先生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谱写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终身不懈地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的生命奇迹,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清代著名学者高士其曾在自己所著的《金鳌退食笔记》一书中描绘过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品,高士其称这种艺术品“世甚珍重之,而不可多得”!这种神奇的艺术品就是金漆镶嵌。作为一种传统漆器艺术,金漆镶嵌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所表现出的是带有浓厚“京味儿”的工艺品,为燕京八绝之一。
“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阅读这些几十年前写就的文字,就像阅读一段传奇。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山风光。本报记者 冯子琪 摄陕西省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回延安》。本报记者 冯子琪 摄■跟着课本读中国主办:中国教育报 协办:人民教育出版社延安的秋天,红枣又像往年那样挂满枝头,稻田金黄一片。“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他们的卓越成就、他们的奋斗故事,树起一座座精神坐标。当创新已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全省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八闽大地上,有许多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如大地上的星火义无反顾地燃烧,以科学家精神创造光亮引领时代,在科技创新中顶天立地,在探索科技自立自强的福建路径中建功立业。
让厚重的青春在奋斗与担当中闪光——读宫礼《一百年前的00后:他们何以成大师》多年前的一个夏季,还是毛头小伙的我无所事事窝在没有空调的老瓦房里,头顶的风扇吱呀呀地缓慢转动,窗外的知了哔哔哔地叫个不停,汗流浃背、心烦意燥,我突然悲从中来,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指望、没出息、没盼头了。
7月16日,福州将迎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东南并海,襟江带湖,自公元前202年无诸在闽地构筑冶城,2200多年来,福州不仅谱写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产生了无数名垂青史的风流人物,也留下了许多底蕴厚重的历史建筑。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是在历史上留下闪闪发光名字的大师。近日,以此为重点叙述对象,知名媒体人宫礼的新作《一百年前的00后:他们何以成大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受到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