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闲翻诗经,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不禁想起古人对父母之恩的感念。而在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特殊的词语"鳏夫",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字形演变中的人文关怀"鳏"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上部是"网"字,下部是"鱼"字。
1918年1月8日,周恩来接到八弟的来信,得知八伯病逝的消息,他在日记中写到:“我身在海外,猛然听到这个恶,那时候心中不知是痛,是悲,好像是没了知觉一样。天不谅人,叫我们这支四方头鳏寡孤独全都占全了,真真是可怜,可惨到了极点。”
【成语名字】: 鳏寡䒖独【成语拼音】: guān guǎ qióng dú【成语注音】: ㄍㄨㄢ ㄍㄨㄚˇ ㄑㄩㄥˊ ㄉㄨˊ【成语释义】: 茕,无兄弟。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同“鳏寡孤独”。
鳏夫寡妇中国古代,人们就把丧偶男子称“鳏夫”,把丧偶女子称“寡夫”。这是为什么呢?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鳏寡”一词:“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大雁成队空中飞翔,翅膀振动沙沙作响;有人远行,野外奔忙;可怜这鳏寡,孤独心彷徨。
有好一阵子了,一打开手机,满屏都是“董宇辉没文化,把羽扇纶巾读成“羽扇lun巾”,没完没了的,躲都躲不开,挺让人膈应的。还有一个干巴瘦老头,脑袋上头发没几根了,却整天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操碎了心:“董宇辉闹语文笑话,这得祸害多少丈母娘和她们的闺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