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说M这个字母,它代表了货币,那么,M0、M1、M2其实也就是三种不同的货币。你也许会问,什么叫不同的货币,货币不就是钱吗,钱除了人民币、美元、欧元等币种的不同,除了1元、2元、5元等面值的差异,还有什么不同呢?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修订M1的统计口径,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的统计中。修订后的新口径在2025年1月启用,数据预计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消息一发布,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刻(非流量值或累积值)全社会的货币存量,相当于是货币的供给端,对应的是社会融资,相当于货币的需求端。M0(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是货币构成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
来源:证券时报央行发布数据,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8386亿元。
#5月财经新势力#第一部分:看懂M0、M1、M2,先从基本概念开始相信经常关注财经信息的小伙伴一定都听过这个三个词,但要让你深入解释可能会有点费劲,这里就整理了下相关概念的解释,从通俗到官方,再到大白话希望让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从2022年12月起,金融统计数据将数字人民币数据首次纳入M0统计口径。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将数字人民币纳入流通中货币即M0统计,能更准确反映流通中货币总体规模。
文章指出,现金使用几乎不受环境、场景、硬件条件等限制,现金服务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金融服务。人民银行把人民币现金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通过保现金供应、提升现钞整洁度、防范和打击假币、整治拒收现金等一系列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