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花饽饽,得做对它的比例,眼睛位置放紧凑,醒狮做出来才传神……”走进沧州大嫚花饽饽教培基地,手艺人张杨正在给学员们演示花饽饽的制作过程。揉、捏、压、搓……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各种工具剪、切、挑、刻,各色的果蔬面团在指尖不停跳跃,形象生动的手工花饽饽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
扇鼓表演队登台献艺“正月里来正月正,白马银枪小罗成,别看罗成年纪小,哎嗨呦……”3月13日,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木槽村妇联主席、扇鼓表演队队长张桃林一边翻看手机视频,一边进行归档整理。“农历正月,我和队员们经常外出表演扇鼓,亲戚、朋友帮忙录制了不少视频。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4日电 历时三天的“‘天下九寨沟大美阿坝州’浙阿非遗走亲——了不起的阿坝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于24日在浙江省温州市成功收官。此次活动汇聚了四川省阿坝州的5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及近百位非遗传承人,共同为浙江人民献上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文化盛宴。活动现场。
第19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5月31日上午,大安区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活动在广华山小学开展,传承人们走进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感
新华社南昌2月19日电(记者黄浩然)绵延百余米,由百余节板凳拼接而成,挂上彩灯装点,金红色的龙头长须飞扬……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龙灯将在正月十三和十五继续走上街头表演,供游客观赏。
新华社照片,上海,2024年3月8日3月7日,在东泖村土布染织技艺传习所,非遗传承人沈佳慧在绘制土布玩具的图纸。土布染织技艺是上海市非遗项目,在青浦区练塘镇东泖村,土布染织技艺在乡村妇女间一代代传承。2021年,土布染织技艺传习所落户东泖村,当地组织村民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和传播。
多彩的画笔,灵动的刻刀泥,捏出世间百态纸,裁出千家希望年画、剪纸、泥塑、内画……“守艺人”的指尖轻动创造出种种别具风格的传统美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点缀着温暖的人间烟火刀笔诉事 彩绘人间武强木版年画《六子争头》。
原创 上海徐汇 上海徐汇在冬日的暖阳下,“非遗文化进社区,扫黄打非进基层”系列活动在徐汇区虹梅街道航天新苑居民区陆续展开。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社区青少年家庭共同参与,希望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新春佳节增添一份别样的年味。
刘瑞华(左二)向村民传授宝山地秧歌表演技艺。“刘老师,您看看我这动作对不对啊?”面对认真好学的学生,宝山地秧歌第六代传承人刘瑞华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容。2024年底,65岁的刘瑞华带领非遗传承团队走进宝山中学,参加宝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的“非遗研学进校园”主题活动。
2月11日,年仅10岁的凌一鸣正手持双节棍进行表演。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飞舞的“巨龙”、威武的“雄狮”、可爱的“大头娃娃”……2月11日,来自丰宁满族自治县各乡镇的13支花会队伍500多名民间艺人齐聚县城,用一场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民俗表演欢天喜地闹元宵。
图为展柜内陈列的景泰蓝工艺品。唐 瑞 摄农历蛇年春节前夕,辞旧迎新之际,传统工艺与浓郁年味在京城一隅悄然交融。1月22日,消费日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深入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
图为展柜内陈列的景泰蓝工艺品。唐 瑞 摄农历蛇年春节前夕,辞旧迎新之际,传统工艺与浓郁年味在京城一隅悄然交融。1月22日,消费日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深入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