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性格爽朗,朋友众多,用报纸上的作品,获得了西北大学数学系高材生的爱情。他身体残疾,但文字里却洋溢着乐观与坚强,他曾一周透析三次,幽默地把看病当成上班。他体验着生命的苦,却用文字治愈了很多痛苦的灵魂。他就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史铁生。
“我……没事”。这三个字,是史铁生留给世界的最后遗言。史铁生最后一次被送进医院的那天,是2010年12月30日,那天,北京的天很冷,最低气温零下5度,最高气温也仅有1度。那天,距离史铁生60岁大寿仅有5天时间。史铁生史铁生突发脑溢血时,妻子陈希米还在上班。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这是一个残疾作家的励志故事,他的名字叫史铁生。2010年12月30日,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著名作家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他的奋斗经历也逐渐传遍了世界。根据遗愿,史铁生放弃了遗体告别仪式,并将自己健康的肝脏捐献给了医学研究。几天后,史铁生的器官在天津的一位病人身上获得了新生。
“要没她,别说写作了,我什么也干不成,就那么点力气,生活的碎事就快把你磨没了。”史铁生逝世后,陈希米几乎婉拒了所有与之相关的纪念活动邀约,她也很少公开接受媒体采访,就是“不想那么‘老婆’,不想那么‘女人’,也不想那么‘爱情’”。
当史铁生第一次见到陈希米时,他端详着眼前这位眉目清秀、有着淡淡书卷气的女子,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后来,史铁生跟希米求婚:“若不是爱情,请你离开;若是,那么留下来,我们一起活出爱的荣耀。”这该死的浪漫,照亮了这苦难人间。
大部分中国人与史铁生的相遇,开始于初中课本的那篇《我与地坛》。颓废、迷茫又焦虑不已的青年男子,怨恨命运不公,把无处宣泄愤懑一股脑倾倒在年迈的母亲身上。这位既担心儿子身体,又担心儿子生气的母亲,只能颤颤巍巍的转过身,轻轻擦擦眼角止不住的泪水。还好,地坛给了这个年轻人包容和宽慰。
2010年12月31日,59岁的史铁生因为疼痛在病床上剧烈的挣扎着,此时的他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尾声,却苦苦支撑着,他不想死,也不能死。妻子陈希米一直守在身旁,她很久没有休息了,憔悴而虚弱,但她仍旧要陪着丈夫走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做人真的好难,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生老病死,都夹在命运里。人生总有一些低谷,失业、离婚、病倒,给原本幸福的你,狠狠一击。连彩排都没有,意外就来了,你还无法躲过。既然躲不过,那就积极面对好了。就像作家史铁生一样,忽然就丢了健康,靠轮椅才能生活,却因此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