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张籍就曾在诗中描述自己看病被乱收费的遭遇:“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张籍·《赠任道人》另一方面是病人看病时总想着化身为考官,故意不说病情甚至隐瞒病情,考验医生医术,仿佛在说:你不是名医么,你自己看看我哪里不舒服,得了什么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有记载,讲到六种病人的疾病无法治好:“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从古代的“六不治”,到现代的“四不治”,其实不是医生不想治,而是大部分指的是病人在性格上或者习惯上无法配合医生的治疗,而少部分是病情太难了,而医生确实没有能力治。
以下五种人,是当今医者最怕接诊的人员,分别是:1、期望过高者; 怀疑医生者是指不信任医生,跟医生交流要录音、拍照留证据的人:这一类人缺乏对医生最起码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给予的治疗措施必然是最保守、最符合循证医学模式的措施,这是不会被法律抓住“把柄”的医疗救治模式。
“行医不治病,且有八不治”,于今之环境下,言乎此,人皆惊愕,言:于今之西医医院内,那是讲求“服务至上、生命至上、以病家为中心、要病人满意”等等诸多言论充斥于人心,奈何中医这码头,非但有“不治”之论,且有八不治,难道中医非医?
传统医学讲究天人合一及病人自身的能动性,所谓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好的医生对病人也有一定的要求。位居古代十大名医之首的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医道高明,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其行医也提出有“六不治”,就是有六种病人不能接诊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