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重庆市渝中区李子坝站“轻轨穿楼”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吴 雪摄(影像中国)陈玲(左一)引导外国游客兑换现金。本报记者 王欣悦摄7月的一天,清晨6点,天色微亮。陈玲起床赶往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码头。
近期,一向以批判中国著称的西方媒体,态度似乎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从过去的“灰暗滤镜”到现在的“客观公正”,甚至开始对中国的某些方面给予积极评价,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英国BBC近日播出的纪录片《中国制造2025》中,一改往日风格,对中国的制造业和技术革新给予了高度评价。
火红的灯笼挂在街头巷尾,“福”字贴满商铺橱窗……春节期间,刚刚退休的瑞典夫妇马茨和奥萨第一次来到中国,便被广州浓浓的年味儿吸引。“走在街头,满眼都是喜庆的装饰。地铁站有英文播报,手机支付畅通无阻,国际化程度非常高。
我的中国观2024年,贵州茅台《近观中国》邀请来自世界的外国观察员们,深入探察中国社会状况和中国人的生活,全年先后探访了30多个中国城乡,“上山下乡”,从繁华黄河路到摇滚石家庄,从海洋到沙漠,从民生到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