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偏远的云南思茅地区有苦聪人一族,他们族人的婚俗中却不是藏鞋,而是藏“茶”,这其中有什么渊源呢?苦聪人影像苦聪人和茶树据统计,全国目前的苦聪人在3万左右,其中镇沅就有一万四千多人,是全国苦聪人聚集最多的地区。在镇沅的苦聪人主要居住在镇沅者东乡,位于茶叶原产地之一的哀牢山腹地中
“把棕当成宝,生活就会好”,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镇沅县种植、加工、使用棕制品历史悠久,在致富带头人周发顺的带领下,当地苦聪人坚持发展棕榈种植,探索棕榈产业发展模式,传承制棕技艺,走上致富之路。
走基层记者在现场“苦聪孩子读书的学校最漂亮”日前,从云南省普洱市驱车奔波200多公里,记者8年后再次来到镇沅县者东镇,探访这个苦聪人聚居地的教育发展状况。穿过有些零乱的街巷,豁然呈现在眼前的是开阔地带上一片粉色外墙的建筑群,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唰”“唰唰”……刀有福正在自家的香蕉地里管理香蕉树,他一手拉住需要修剪的香蕉叶,一手动作麻利地将镰刀伸到叶片根部,向下轻轻一划,“唰”,一片香蕉叶应声落下。蕉林中安静得只有“唰唰”的刀声和微风吹过蕉林时香蕉叶之间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哀牢山里,云南省镇沅县复兴村大平掌的苦聪山寨茶业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内,一箱箱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普洱茶饼正在打包,准备运往全国各地。“茶厂里的工人基本都是当地的苦聪人,在这里上班一个月工资在4000左右。”
3月3日至5日,普洱市镇沅自治县者东镇举办拉祜族(苦聪人)畲葩节系列活动。热情好客的当地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相聚在南老河畔,踏青戏水、尝畲葩宴、敲蜂桶鼓、反弹三弦,与八方来客共度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狂欢节日。在南老河徒手捉鱼活动现场,上百名抓鱼高手争先恐后入水,俯身搜寻水中的大鱼。
苦聪人意为“高山上的人”,20世纪50年代末依旧处于原始社会阶段:钻木取火,构木为巢,主要依靠采集野果和猎取野兽过日子。随时迁徙,居无定所,艰难度日,直到解放军和民族工作队找到他们。从“野人”变身“主人”,从茹毛饮血到融入现代生活,苦聪人的命运在60年间实现了惊人一跃。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原创稿人民网普洱3月2日电 (记者程浩)3月3日至5日,拉祜族苦聪支系一年中最重要的狂欢节日——畲葩节将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镇南老河畔举行。届时,游客们将会现场看到苦聪支系的竹竿舞、蜂桶鼓舞和反弹三弦舞蹈表演。
从1976年起,我在广西、贵州、云南接触了一些少数民族以后,一直对民族问题有浓厚兴趣。1976年春,我与徐永庆、朱长超,为了躲开反右,在《人类的继往开来》一书出版后,我们提出考察古人类遗址,第一站先到广西,再到贵州,最后去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