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为纪念《白毛女》首演70周年而进行的全国10站的巡演,最后一站放在了长春,也让我得以有机会在现场完整观看了这部红色经典民族歌剧,更难得的是,现场没有象很多大城市的舞台,限制观众拍照,让我又有机会在现场拍下100多个舞台瞬间,用这些画面完整地讲述这部歌剧的情节推进。
80年前的五月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如一盏明灯为新中国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的”“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马可(1918—1976)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马可为中国新歌剧的奠基人之一。马可出身于江苏徐州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家庭里,5 岁时父亲去世。马可少时在当地上学读书,受到音乐、美术教师的影响,业余时间学习二胡和琵琶。
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 || 影视展播(05)往期精彩:音乐片:《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 影视展播(01) 电影《舞台姐妹》完整版(曹银娣 谢芳 上官云珠)||影视展播(02) 「4K高清」现代京剧电影《沙家浜》|| 影视展播(03) 电影《智取威虎山》-北影1970年
【经典舞剧·电影】白毛女-1971关注专题 欣赏更多#【经典影视】展播##美友戏曲##【典藏】致敬大师·精品选赏##戏曲【京剧】电影电视荐赏##美友艺术#精彩欣赏:中国戏曲电影开山鼻祖 京剧《生死恨》修复版越调《买箩筐》毛爱莲65年的越调戏曲电影,讲述了那个年代的故事戏
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翻身解放。
歌剧《白毛女》创作于 1945 年,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根据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集体创作,作曲人员有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与刘炽,执笔者为贺敬之与丁毅,全剧共有五幕。
《白毛女》,著名歌剧。这首歌剧,相信许多人都能来上那么一句。自1945年起,这首歌剧上演过许多场次,深受观众们的共鸣与喜爱。今天就来聊聊其中的故事……《白毛女》剧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大火的呢?
歌剧《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是《白毛女》最早的版本,延安鲁艺首演于1945年10月,是向七大献礼的文艺作品,后来主管文艺的那个人曾演过喜儿,后来又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歌剧《白毛女》,据初步统计,大体有以下四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