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A股上市银行陆续预告2024年成绩单。截至2月8日发稿前,已有13家银行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其中包括4家股份制银行和9家城农商行。整体来看,传递出银行业绩回暖、盈利状况改善,资产质量保持稳健的信号。
DeepSeek横空出世后,迅速在金融领域掀起波澜,多家银行启动深度研究测试,这一现象标志着人工智能与银行业务融合进入新的阶段。DeepSeek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力量,技术优势显著。它基于混合专家系统(MoE),通过动态路由机制将输入任务分配给不同领域的“子模型专家”。
今年春节,一只来自中国的“蓝色鲸鱼”横空出世,在全球激起千层浪。这个名叫DeepSeek(深度求索)的国产AI大模型公司,凭借其高性能、低成本的开源大模型,引发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已有不少银行陆续启动了对DeepSeek的研究与应用。
近期,DeepSeek火爆全球,在AI界与科技圈激起千层浪。在追求高效、精准决策的金融业,也有人能用DeepSeek即时生成一份专业且精准的理财方案。令业内关注的是,DeepSeek会给银行带来什么?是否将彻底重塑银行业的未来格局?行业也将面临哪些挑战?
(本文作者王鹏,北京社科院研究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LLM)如DeepSeek正逐步渗透到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作为一款高性能、开源的大语言模型,DeepSeek凭借其卓越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正在重塑银行的传统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
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已成为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途径。近日,随着国产大模型DeepSeek以极低算力成本实现了卓越的性能表现后,部分银行已着手对DeepSeek进行微调,将通用模型与银行业的特定业务场景进行优化适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开源AI大模型DeepSeek一夜爆红,硅谷知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将其喻为“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这一隐喻,将人们拉回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苏联成功发射斯普特尼克卫星,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促使各方全力投入航天领域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