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今年早上我们就看到新闻了,我们一家人吃团圆饭的画面,不仅进入央视,而且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12月5日,四川阆中南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任三伟在家庭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我们一家人也为春节申遗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来源:【四川新闻网】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婷婷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老人”赐福12月7日,天空细雨如织,却丝毫未减阆中古城内欢庆的热情。“春到了,福到了,春节老人赐福了。
12月6日至7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庆祝活动在阆中古城举行。精彩纷呈的非遗展示和互动体验项目,充分展现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独特魅力。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摄影报道直径一米的蒸笼,呼哧呼哧冒着热气,蒸笼里是传统的乡村“九大碗”。1月28日中午,正是亿万中华儿女合家欢聚,吃团圆饭的时刻,四川阆中古城侯家大院里的“九大碗”引人关注,央视正在向全国人民介绍这桌团圆饭,将这一桌地地道道的川菜推介给全国人民。
王玉贵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获知“春节”申遗成功消息后,王绍强就开始盘算:作为落下闳老家的民俗文化艺术团,必须搞点新名堂。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的老家——四川阆中桥楼乡场镇,铿锵锣鼓声中,落下闳民俗文化艺术团在家的十几名演员,趁着冬至日这两天稍微空闲,把舞草龙、赶年兽排演了一遍又一遍。
来源:人民日报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新春将至,迎年、忙年的氛围越来越浓。街头巷尾飘荡欢快的旋律、挂起火红的灯笼;集市上,挂满摆满寓意吉祥的春联、栩栩如生的剪纸;返乡的游子脚步匆匆,奔赴团圆……神州大地,奏响新春序曲。
潮新闻客户端 川观新闻记者 吴梦琳在四川盆地东北缘,有一座被誉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千年古城——阆中古城,正以贯穿古今的浓浓年味,吸引着八方来客。2000多年前,阆中人落下闳创制《太初历》,改定正月初一为一年之首,落下闳也因此被尊称为“春节老人”。
【来源:四川新闻网】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红萝卜抿抿甜,请到阆中来过年,阆中年古老又新鲜,阆中年神秘又浪漫……12月7日,在吉祥欢快的《请到阆中来过年》的歌声中,全国各地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阆中,共同参与“春节”申遗成功庆祝活动,共同分享这一份喜悦之情。“赐福了!
来源:【天府融媒】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这一重大喜讯,迅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加之临近年底,更激发出大家对于过年的种种讨论。过年你想去哪里?我想去阆中。浩荡的嘉陵江从北向南流,进入南充,润泽滋养的第一座城市便是阆中。山环水绕的阆中古城。
这是一场极具“年味”的庆祝活动,200余人的巡游队伍从古城威德牌坊出发,沿古城北街、学道街、状元街、武庙街、中天楼、南街、百花庵街、双栅子街、西街、西门一路巡游,长长的巡游队伍全面展示和表演了狮舞、赶年、春节老人赐福、提灯会、金狮闹春等春节习俗、春节文化节目,再配以巴象鼓、川北大木偶、川北王皮影、汉服的精彩呈现,让古城瞬间有了浓浓的“年味”,也让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大饱眼福,他们站在街道两旁,不停地拍照,不停地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近日,四川阆中举行春节申遗成功庆祝活动。王玉贵 摄近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