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内涵。从南到北、从东至西,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北方地区:祭灶送神,除旧迎新在北方,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被称为“小年”,是春节庆祝活动的开端。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随着2025年春节的钟声敲响,杭州市之江文化中心公服中心精心策划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潮浙文•大过中国年”活动正在进行中,此次活动秉持将浙江地域文化与潮流元素巧妙融合的理念,旨在展现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活力,让市民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河的歌谣》插画 资料图片大秀的儿童小说《大河的歌谣》(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入选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选取黄河作为叙事背景,体现作者对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敬意和可贵的探索精神。
非遗文创集市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本报记者栗美霞摄7月15日晚,为期6天的壶关县首届非遗宣传展示暨文旅推介活动完美收官。整个活动中,非遗文创设计大赛、非遗图片展、“三景”联动沉浸体验等五大板块16项活动轮番上演,非遗元素与旅游体验紧密结合,全方位展示了壶关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
当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趋势。文旅融合不仅为旅游业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在文旅融合的进程中,挖掘好地域文化是关键所在。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单一的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
【香江快评】 作者:茹国烈(香港艺术学院前院长)过去30多年,我一直在香港的艺术文化界工作,参与过香港艺术中心的运营,担任过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行政总裁,承担过西九文化区前期的策划等工作,也担任过香港艺术学院的院长。
1月7日,山东在聊城、济宁、青岛三地分别举办“运河大集”“黄河大集”“海洋大集”新春季启动仪式。“运河大集”“黄河大集”“海洋大集”三个品牌,树立起山东大集的新形象。一方水土一方“集”,在长期生活中,山东各地以不同的“水”为纽带,形成各具特色的“大集”。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王笑妃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考古为印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24年一系列的重要考古发现,重现了历史上边疆地区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文明交流互动、交相辉映的生动故事。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无数的文化习俗,而串亲戚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每当春节来临,大街小巷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人们手提礼物,穿梭于各个亲戚家之间,互道新年祝福,共享团聚的欢乐。
读王军的《司马相如西南行》(成都时代出版社),我的脑海里突然涌出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的一句话:“传叙文学是文学,然而同时也是史;这是史和文学之间的产物。”《司马相如西南行》并不是我们所想的讲述司马相如出使西南的纯“故事书”。
鲁迅人文学院作为绍兴文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院,多年来赓续古越大地文脉,弘扬鲁迅先生精神,始终以鲁迅先生提出的“开拓越学,俾其曼衍,至于无疆”为理念,遵循“立德立言,求实求真”的院训,以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为己任,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为主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地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