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文一《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12月出版。本书通过一个独特视角切入、剖析西方近代史,以回答“为什么科学革命发生在西方而不是东方”这个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为了提升国家创新发展能力,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历史上各国各族都打仗,为什么偏偏是欧洲人发明了“数理化”?对于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特聘教授文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的最新著作《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和西方崛起之谜》剖析西方近代史,揭示了西方战争资本主义和军事重商主义的产生,在“国家竞争体系”这个框架内解释了科学革命的爆发。
李约瑟在他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十六世纪之前的中国在科学发明和发现上都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而欧洲产生了近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而中国的科学为什么停留在经验阶段,其阻碍因素是什么?
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一直领先于西方,为什么在工业革命之后,近现代中国突然衰退?在工业革命之前,我们的发明主要是靠工匠和农民的经验为主,中国人多,农民、工匠自然也多,如果聪明的人占这些人的1%,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自然会出现比欧洲更多的技术创新。
最近,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合作的“断裂与重构:现代性的多重视角”系列的第一场讲座在北京举办。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赵鼎新和复旦大学哲学院院长孙向晨,分别从社会科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哲学背后的哲学等角度,对主题进行了探讨。
原创 朱海就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2022-08-05 08:32 发表于浙江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理性。一个社会中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理性,就决定这个社会将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虽然我们渴望开放社会,但它不是自然会出现,也不是必然会出现。
1965年3月,李约瑟在剑桥。长生是人类一个古老梦想,这在中国和西方都不例外。古人曾相信永生是可能的,如永生不可得,则退而求其次,追求长寿。寄托古代中国人这方面梦想的传说人物是彭祖,相传他活了八百余岁。后世中国人常有取名“寿彭”者,即取意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