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也叫红苏、赤苏,具有特异的芳香,原产于我国,在我国种植应用有近2000年的历史,目前我国也是紫苏栽种面积最大、年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大家可能在南方部分地区的餐桌上,或者在北方吃烤肉时见到过这种蔬菜,但是你了解它的营养价值吗?
古人常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荏苒”一词在文人的笔墨中颇为常见,也被现代人常挂口中,却鲜有人知道它具体的含义。其实它指的是一种很有名的植物,同时也是中医颇为喜爱的一味草药——紫苏。紫苏,古称“荏”,又有红苏、香苏、赤苏等名,是唇形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紫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叶片有紫色、淡红、翠绿、淡白等颜色。在古代,紫苏归类于“荏类”植物,因为气味辛香如桂皮,所以叫“桂荏”,又因为它种植遍布大江南北,品种不同,叫法不一样,有香苏、白苏、野苏、苏子等称呼。
初识紫苏应该五六岁了,是在吃豆豉的时候发现的,老家人不叫紫苏,叫苏叶,是一种食药两用的草本。苏叶一直长在村头村尾、屋前屋后,不需要播种,也不需要施肥,每年春天及时从杂草中挤出点点胭脂色,然后慢慢变大,长出枝干和枝丫,将胭脂色渐渐撑开,撑起片片紫红,在一片草绿中光鲜亮丽,夺人眼球。
紫苏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味食材,同时也是一味药材。紫苏叶在农村很多人,经常在门口会种上一些紫苏叶和金边换,平时稍微有点风寒感冒,摘上几片叶子,煲水喝就可以了,或者是有做海鲜的时候,去腥用,这个效果是比较好的。
紫苏别名苏子,苏、桂、荏、白苏、荏子、赤苏,红苏,白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香苏,野苏,苏麻等。1956年裴监在《中国药用植物志》上描述“白苏与紫苏区别之点,在白苏毛密而长,紫苏则茎叶只有细毛,有时其茎近于无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