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后半夜,在云南楚雄的一个小巷子里,传来了孩子阵阵哭声。“小海,妈妈在这,别再伤害自己……”妈妈李帆边说边用手垫住儿子不断撞向墙上的头,她想抱起儿子,可患有“唐宝宝”的儿子根本听不懂妈妈的话,始终哭闹不停。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 10月17日讯( 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葛纪彤)做饭、叠衣服、打扫卫生……这些普通人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家务活,对22岁的高瑾来说,能独自完成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是他“逆袭”人生的目标,作为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原来,女儿之所以是唐氏儿,是因为这个母亲在怀孕期间没有做相对应的唐氏筛查,或者羊水穿刺等检查,加上又是34岁的高龄产妇,患唐氏综合症的病率比较高,宝妈的不重视和疏忽,导致了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女儿被生了下来,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1][2]下一页“你是这个春天的一颗新芽,我不要你去接近更高的天空,只想你去爱这个春天泥土里善良的虫……”这深情柔软的话语,来自一位“唐宝”(唐氏综合征患儿简称)父亲写给自己儿子的文字。自2011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唐氏综合征日。
5月19日上午,由襄阳市妇联和襄阳市残联主办,襄阳市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承办的“同乘家风车,共摘‘杏’福果”唐宝亲子采摘活动在襄城区尹集乡肖冲村顺利举办,17组唐宝家庭参加了本次的采摘杏子活动。到达肖冲村后,大家一起来到肖冲乡村大舞台。
有一年夏天去颐和园游玩时,看到一对外国的夫妇带着4个孩子,这4个孩子明显看到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但是孩子们很和谐,虽然没有和他们交谈,能看得出孩子们很有礼貌,上下船的时候,还有在船头看外边的风景时,虽然叽叽喳喳地讨论,但是很注意不挡住别人照相,会有礼貌地排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文娜“我想让孩子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作为一位“唐宝”(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妈妈,经历过“世界的昏暗”,甚至为此患上抑郁症,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儿子,并走上了持续12年的助残之路……宁波人周伟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高先生是高雄人,他的儿子一出生就患上“唐氏症”,就是俗称的唐宝宝,今年29岁,生活不能自理。问到这里,他来了兴趣,给我讲哪天哪天从家里的阳台上看到飞来的鸟儿在旁边邻居家筑巢的事,开始他并没有在意,只是每天都能听到很近距离的鸟叫,就来阳台找,后来发现是在邻居和自家阳台空档位置有一个鸟巢,他就想着是鸟妈妈要在这里孵小宝宝了,他也想帮它们,可是又力不从心,所以就想着把鸟妈妈和没出生的鸟宝宝画下来,这样每天可以边听鸟叫边看画本,如同和它们在一起一样。
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过着,不会因为我的悲伤改变什么,但是你慢慢的会翻身了,你会坐了,你会爬了,你会走了,我和你爸爸想着你也挺正常的,就该上班上班,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着,你也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是到了三岁领居家宝宝可以背唐诗了,你还停留在爸爸妈妈上,爸爸妈妈不再选择逃避,我查了各种资料,唐氏的语言口肌力量薄弱,我必须要正视这一点,我不能在自欺欺人,你毕竟是唐宝,我要带你去康复,一个念头产出后,我毫不犹豫辞掉工作不远千里带你来康复,现在的你会仿说很多语言了,也会自己吃饭,上厕所,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我迈开了一大步,我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是幸福的泪水,你也开启了人生的一大步,不管未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