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始于 1919 年五四运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例如,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领导力量。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中国现代性的实践逻辑体现为自为的政治转向,主要指向了 20 世纪以来由孙中山作为探索先驱、由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的“从‘西化’到‘化西’”的政治转向,最终形成了一种“既非西化、亦非复古同时超越苏联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韧性和创造力,回望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中国实现现代化或者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启有着非常清晰的历史脉络和历史轨迹,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实现民族独立、谋求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具有较强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必然。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王晴佳 著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集结了著名历史学家王晴佳先生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讨论共16篇,所论时段集中在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转型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基本史实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为挽救统治危机,以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核心代表的洋务派,采用“中体西用”思想,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实践开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