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毛主席在1959年喊出了这句豪言壮语。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对于每个大国来说,都应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潜艇电影,55年之后,中国第一部展现潜艇大战的军事动作电影《蛟龙行动》于1月29日大年初一在全国上映。
这个春节档真是神仙打架啊!《哪吒》一开口就8.5分,《唐探》带着王宝强穿越回1900年搞事情,《封神》第二部神仙打架特效拉满...可谁能想到,号称砸了10个亿的《蛟龙行动》直接扑街到姥姥家,豆瓣开分6.6,票房垫底不说,现在连排片都快被挤没了!救命!这是什么操作?
《蛟龙行动》翻车大赏:主旋律电影把自己玩成了冷笑话。本来军事片拍点保密桥段挺正常,结果他们非把正经宣发搞成真人密室逃脱——全程捂得比核潜艇还严实,预告片剪得像「请在正片中寻找答案」,最后成功劝退八成观众。
2025年春节档,一部备受期待的军事题材电影《蛟龙行动》却意外“翻车”,甚至引发了观众的抵制。这部电影原本被视为《红海行动》的续作,承载着不少观众的期待,但最终却落得口碑不佳、票房惨淡的结局。那么,《蛟龙行动》究竟为何会被抵制呢?
《蛟龙行动》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主旋律电影,自上映以来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该片在部分平台上却遭遇了大量的恶评一星。宣传策略不当《蛟龙行动》在宣传阶段就埋下了争议的种子。片方为了营造神秘感,多次强调潜艇作战“内幕”首度披露,并围绕“高度机密”进行大肆宣传。
2025年春节档以95亿票房刷新纪录,但博纳影业的重磅主旋律电影《蛟龙行动》却以不足4亿的预测票房惨淡收场,成为档期“垫底王”。这部号称“中国影史最大投资”的军事大片,为何遭遇史诗级扑街?背后原因,远不止“剧情拉胯”这么简单。其实早在点映期间,便是初显颓势端倪。
2025年春节档,备受瞩目的军事题材大片《蛟龙行动》意外遇冷,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部被誉为《红海行动》姊妹篇的作品,承载着高期待值上映,却未能如愿掀起观影热潮。军事媒体人对此纷纷发表看法,探讨其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