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宋广军 通讯员 武芳12月3日,记者在位于襄城县汾陈镇大磨张村的河南迪丰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和面、压粉、过凉、包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通讯员 贾晗寒冬时节,正是红薯粉条加工的黄金时期,12月25日,在淮滨县新里镇张塘坡村,传统手工红薯粉条加工厂内机器轰鸣,在十几名工人们的通力配合下,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袋袋红薯淀粉就变成了一缕缕晶莹剔透的粉条。
12月3日,记者走进上蔡县塔桥镇西何村金农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纯红薯粉条加工厂,看到人们正忙着打芡、和面、掌瓢、打面、漏条、煮沸、捞挽粉、洗粉、提粉、上杆、控水,一杆杆粉条送到晒粉场里挂起来晾晒,满眼金灿灿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宋广军 通讯员 李赟仲冬时节正是制作红薯粉条的黄金时节。1月12日,记者在襄城县麦岭镇东高庄村二虎粉条加工厂看到,一口大锅热气腾腾,工厂内烟雾缭绕,和粉、下粉、漏粉……制作流程井然有序,工人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张明云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每年冬季,四川德阳罗江区调元镇百花村,漫山遍野的红苕就到了采收季节,田地里到处都是一番忙碌的景象。红薯经过清洗后放入加工机械,通过漂搅、过滤、加温等工序,作坊内便产出了一挂挂湿漉漉、水淋淋的粉条。
来源:【云上河南】太康县融媒体中心寒冬时节,正是粉条生产加工的黄金期,在太康县朱口镇粉条加工厂内,村民正在忙碌地制作粉条,把“冬闲”变“冬忙”,让传统手艺成为致富新途径。12月28日,记者走进朱口镇郭庄村的一家粉条加工厂看到,一杆杆晶莹剔透的粉条悬挂在晾晒场。
数九寒天,正是粉条晾晒季。在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徐流口村粉条加工基地,村民加班加点生产、晾晒红薯粉条,一派繁忙景象。【同期】迁安市徐流口村粉条加工基地负责人 李志保三九天晾晒,这种粉劲道、好吃、有嚼劲。春节的时候,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我们工人也是抓紧生产加工。
深秋时节,正是红薯粉生产加工黄金期,在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下卜落崮村,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生产加工红薯粉。工人们分工明确,一筐筐新鲜红薯,经过打芡、漏粉、煮粉、捞粉、晾粉等工序,被制作成晶莹剔透的粉条。
来源:驻马店日报 11月12日,在泌阳县郭集镇何楼村,村民正忙着和红薯面、压红薯干、晾晒红薯粉条,一派繁忙的生产场面。“红薯粉条要想质地纯正、口感好,需要经过和粉、揉光、挤压、煮熟、降温、漂洗、整理、挂架、晾晒等10多道生产工序。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涛)郧阳红薯粉条,十堰市郧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郧阳区地处中国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区北端,在地理上属于二高山丘陵地带,气候温润,动植物资源丰富。郧阳的土地多为黄土和沙土混合,产出的红薯个大皮厚,淀粉含量高,口味独特。
记者 高琳琳 通讯员 陈华军 近日,记者在驿城区板桥镇口门村粉条加工车间看到,村民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搅面、有的负责漏粉,六七名工人通力配合,经过数道工序后,一缕缕晶莹剔透的红薯粉条整齐晾晒在车间外,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如图)。
来源:【云上河南】眼下,正是红薯粉条加工生产的旺季。西峡县重阳镇上街村村民朱成党的红薯粉条厂内,前来务工的村民们正忙着赶制红薯粉条,一派繁忙的火热场景。走进红薯粉条生产车间,甜糯的红薯香气扑面而来,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眼神专注、操作娴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刘宏冰 通讯员 梅曙贤金秋十月,光山县3.5万亩红薯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将达到5000斤左右,总产量将达1.7亿斤。红薯收获季,粉条加工忙。许多红薯种植合作社、粉条加工生产作坊,将红薯从地里垃回后,就统一清洗,开始加工红薯粉条。△ 农民收获时的情景。
原标题:老手艺成“宝” 粉条变“金条”近日,在即墨区金口镇池戈庄村,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做粉条。古法粉条制作工艺在当地已经传承了400多年。近年来,池戈庄村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将红薯深加工成粉条、粉皮、淀粉等农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将“产品”变“商品”,助力当地农民增收。
1月17日,在鲁山县张店乡刘湾村一处偌大的山坡空地上,成堆的红薯被铲车运送到一个漏斗型的设备里,经过水流的清洗、机器粉碎、渣浆分离,再进入除沙池净化后输送到沉淀池。“红薯淀粉捞出来晾晒干后,再经过几道工序,就成了人们喜爱的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