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1934年8月,红军长征前两个月,为主力部队开路的红六军在贵州山区,被湘桂黔三路敌军围攻。危难之时,十八师师长龙云向军长任弼时立下军令状:“我带着52团断后,保证完成任务!
“那些红军战士站在崖边,像是要飞一样,个个脸色坚定,跳下去的时候,我听见山谷里传来一阵阵的悲鸣声。”蔡应举的话,深深触动了杨又铸的心。他终于明白,这些跳崖的红军战士,正是当年失踪的红52团的队员。1934年,因内部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使得红军在此次围剿中失去了许多优势。
迎着金秋的晨光,为了追寻红色足迹,记者走进红六军团18师52团当年浴血鏖战过的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触摸89年前红军战士为了保护贫困乡亲不受伤害,毅然跳下70多米悬崖谱写千古壮举的红色村庄的沧桑变迁。在困牛山战斗遗址,碧空如洗,层林尽染,山谷幽深,悬崖壁立。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结束,鲜为人知的是,红二、四方面军红18师第52团在长征途中却离奇“消失”,仿佛人间蒸发,杳无音讯,直到2001年,贵州省石阡县党史研究处主任在当地走访时,意外发现一个延续了几十年的特殊习俗,这才揭开了52团“消失”多年的秘密,一段尘封已久的悲壮历史逐渐浮出水面。
1934年10月,我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部队奉命进行西征,但部队却意外的在贵州地区遭遇了敌人的阻击,一番激斗中红六军团大部队安全撤退,但当时负责掩护任务的红52团却离奇的消失在了贵州大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