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高血脂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么血脂降到多少才算正常呢?血脂是指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物质,主要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等。总胆固醇如果长期超过正常值的上限,就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目前是最激进的,要求极高危患者或者说急性期的患者降到1.4mmol/L以下,脑血管目标值迟早要跟上,不过暂时我们还是要求降到1.8mmol/L以下,高危患者的目标值是降到2.6mmol/L以下,中低危患者的目标值是降到3.4mmol/L以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老李,55岁,典型的“老广”,无辣不欢,无油不爽,饭桌上总少不了一盘红烧肉、一碗牛杂汤。三个月前,他突发胸痛,被送进医院,医生一查,冠状动脉狭窄90%,直接上了支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重视对于胆固醇水平的管理。尤其,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普通人群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超过3.4mmol/L就可以了。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管理一直都是治疗当中的关键一环。为了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这样的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医生往往会要求冠心病患者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降到比普通人“低得多”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