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读到过一则新闻,中国医生和意大利医生将在2017年携手合作全球第一例“换头”手术[1],其描述令人有毛骨悚然之感。但一细想,这也证明了现代医学的巨大进步。是的,手术刀已经能深入人体内的大多数器官,人类的寿命前所未有地延长,科学的进步不断地突破我们想象的禁区。
科技作家涂子沛在其新书《第二大脑》中提出:未来ChatGPT类人工智能的训练未必依赖海量语料的大数据,也许可以通过收集个人记忆数据,为每个人训练出专属的人工智能工具“第二大脑”,成为人类生物大脑的补充和延伸。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喜马拉雅上线“善用AI,回到未来”主题会场,围绕“2024年AI新趋势”、“谁是AI时代的新霸主”、“个人如何把握AI新机遇”等话题,邀请经济学家管清友、经济学家向松祚、科普作家严伯钧、科技作家涂子沛等知名主播领先发声,与人民公园说AI、新商业相对论、科技行者等科技领域主播一起,带动话题在站内外形成热议。
作者:俞耕耘涂子沛的《第二大脑》描述了人脑和“第二大脑”协作交互的前景与现实。这是一部在应用中进行前瞻与构想的作品。一方面分析人类大脑的限制性因素,另一方面则论述第二大脑的“超限性”、必要性和优化性。不同于互联网的使用,作者强调内化出一个附属于人体思考器官的总体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