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原本是没有城市的,在中世纪出初期,所谓城市,不过是看起来像一座堡垒的“圈子”。而之所以广为流行,大概是“封建”一词从西方初到中国时,人们在翻译上为了匹配,搜寻汉语词汇,与其相似者,只有柳宗元所说的“封建”了。
自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开始,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中后期都会爆发农民起义,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汉末的黄巾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而明朝也恰恰建立在另一场农民起义的胜利之上,可以说农民起义是推动中国王朝兴衰更替,历史周而复始的一股重要力量。
巴伐利亚公爵从来都是站在教皇一边的,现在更有理由重新树起反抗皇帝的大旗了。1552年8月2日,费迪南与诸侯联盟签订《帕骚条约》,规定废除《奥格斯堡临时措施》,释放黑森邦国伯爵菲利普一世,保证路德派的宗教自由直到下一次帝国会议的召开。
熟悉欧洲历史的网友,应该知道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国家,中央有皇帝称号的神圣罗马君主,长达五百多年都由哈布斯堡王朝垄断,地方有很多神圣罗马皇帝分封的邦国,或者叫诸侯,其中最著名和最强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大公国。
虽说从七世纪开始阿拉伯帝国就控制了耶路撒冷,但是宗教政策相对宽容,基督徒并没有失去太多宗教权利。但是11世纪法蒂玛王朝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所有非伊斯兰教堂,并禁止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朝圣,这种做法激起了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愤怒。
哈布斯堡的基本盘主要是奥地利和西元1700年前的西班牙,瑞士虽然德语区占了大部分,但是它是凯尔特人的老家之一,直至今天的瑞士,仍然生活着不少凯尔特人后裔,所以虽然它们语言被德意志化,但是民族特征却有独立性。
与亚洲各国相比较,1500年前后,西欧各国正处于一个转折时代,封建制度开始解体,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和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地理大发现”已经开始,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顶峰,接着爆发了反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