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教育我们,善为本,从出生懵懂无知的时候,心中善念则是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了凡四训,本名袁黄,后改名袁了凡,了凡从小被算命先生说的,几时中榜,几时当官,俸禄几石,几时终老,一清二楚,前两件事非常准确,了凡去了寺庙,法师一言说道:你的命天注定,多做善事则改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何等的广大愿力,真正的想为自己乃至子孙积阴德,就要学习范仲淹,首先要发愿,发愿越大,力量才会越大,然后在这种广大愿力下,努力帮助一切众生,不求回报,不计较对方是否知道,没有任何目的与功利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才华。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好的德行。积德在身,受益一生;一朝缺德,万般皆失!有德在身,幸福终身;德才兼备,不枉此生!人类被赋予了一种最重要的生命使命, 那就是精神的修炼和德行的成长。
告诉你,自古以来,凡是父母行善积德的,儿女大多都福运双全,也容易成才。真的是,身为父母,能够心地善良,心怀悲悯,敬天地之万物,怜天下之苍生,对身边的人,能帮则帮,不计个人得失,那么你的行为,无形中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有爱的磁场,对孩子,无形中传递着正知正念正能量,无意中,给了孩子良好的教育。
袁了凡,明朝人,从小父亲死亡了,父亲是位悬壶济世的医生。临死前,看着年幼的儿子,想着他们孤儿寡母以后的生活,父亲对母亲说:“让孩子以后学医吧,学得一技之长,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济世救人,学得好了,还可以成为一代名医。”
清朝人许画山所著的《青阳堂文集》中,有一篇《江西某传》,因为说的是当时人的事,所以将其名字隐去。传记中写道:江西某人,从他的父辈开始到他这一辈,一直行恶事,但却没什么报应。在他考中进士后,在家候补职缺。回想起以往所做的恶事,不免心生忏悔之意,于是一改往日所为,一心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