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活动是认识论研究的对象,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热门,评价论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部门,但过去研究较多的是两种特殊的评价活动,即道德评价与审美评价,也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伦理学和美学研究的对象,而对一般评价活动以及另一种特殊评价活动——利益评价缺乏专门研究。
从哲学角度,这世界上的所有现象归结起来无非就两种,那便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哲学上最主要的,最重大的,最基本的问题也由这两大类现象展开,就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即世界本源是物质还是意识,这两者何者为第一性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一直争论不休,各个哲人哲学家也都做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最终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
继《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出版了新书《量子物理如何改变世界》。这本书所做的,则远远不止于介绍量子理论,也不单单是为量子理论提供一种新的阐释,而是挖掘量子理论包含的思想,并尝试依循这些思想来营建整个世界的本体论。
作者:刘云卿“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咒语’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于其中连缀成篇,论证被特意抽去,更确切地说,论证已显得无谓。”刘云卿在《维特根斯坦:从沉默到沉默》中有如此印象式的概括。他指出《逻辑哲学论》对维特根斯坦意味着什么——从言说的沉默,到沉默的言说,最后是沉默的沉默。
很多人当然认为是的,就像我们开始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家思想的“道”虽然不可言说,但是显然老子也认为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仅东方思想认为世界存在着客观真理,在西方哲学里面,从柏拉图提出著名的“理念论”以来,就认为这个表象的世界背后有客观真理的存在。
关于语言的讨论 问:一个信号对应于一类事件。如果一类事件每发生一次都要一个特别的信号来对应,信号就没意义了,因为我们就要学习无数多的信号。 答:信号的功能在于应付预设的情境,但预先学习总是以会重复的事物为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