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歌》的最后一段歌词也随之升华:“不怕冰雪寒风再冷 挡不住春风送花香 灿烂的太阳已放射出光芒 照来革命红花满园芬芳 在村里,在路边,在心上 到处是美丽的鲜花开放 让我们把百花的种子 撒遍祖国三千里锦绣江山。”
朝鲜电影史上的经典名片《卖花姑娘》,在数十年前曾经风靡整个中国,那种盛况至今难忘。说起这部电影,确实来头很大,当时并不知道,现在才知晓,原来它是由同名歌剧改编而来的,这部歌剧的创作者居然是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亲自创作的,因此金日成被朝鲜人誉为“世界伟大歌剧的缔造者”;
在70年代初,当时有很多朝鲜电影在国内上映,让中老年最难忘的有一部电影叫卖花姑娘,这是一部朝鲜电影,当时,各大电影院都在演这个电影, 每个电影院都是座无虚席,排队买一张票都很难,当然,票价也很便宜,也就一两毛钱一张,凡是从电影院出来的,大多数人你看他的眼睛都特别红肿,在电影放映过程中 甚至还能听到很多低沉的哭声,记得那时在农村看电影,都是一块白屏幕,用两个木杆子搭起来的,那时,农村有电影放映员,每个大队都要在一个场院,就是打麦子的场院,或者有很大的一块场地,一到晚上,社员们吃完饭,搬着凳子,搬砖头,椅子就等着看电影了,那时最忙活的还是电影放映员,他们还要把放过过的片子用手轮儿带倒回去,放映之前还要到电影院去取片子,有一个事情让人很难忘,在北京郊区就是近郊区,有一个公社名字叫星火人民公社,下属有辛庄大队有豆各庄大队,两个大队说好了,先有豆各庄大队在 积 肥场给社员们演电影 这一天晚上,两根高杉木杆子,天还没黑,就把白银幕支起来了,陆续了就来了很多社员,因为今天收工比较早,有老年,青年小伙子,大姑娘,小孩子都特别老实的,拿着小板凳在等着电影的开始,大家从晚上六点一直等到晚上十点,电影放映员还没有来,最后有的人去大队部问到底怎么回事?
现在特别受欢迎的老戏骨“李达康”吴刚,当年在小鲜肉时期和郭达杨蕾一起演过小品《换大米》。在小品结尾吴刚推着郭达的自行车替他换大米,他悲从心来,将换大米的吆喝用歌剧唱了出来:“换大米啊,换大米啊,大家都来换大米”。
现在的年轻人实在太幸福了,各种娱乐项目层出不穷,电影也是名目繁多。可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能看到的电影却并不多。记忆中除了“八大样板戏”之外,国产片就是“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另外就是一些外国电影,其中朝鲜电影看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