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宇宙中有一只伶俐活泼的小猴子——“悟空”,它是中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我国综合类学术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近日刊发“悟空”团队的一项新成果,科研人员基于“悟空”数据,新近绘制出迄今能段最高的硼/碳、硼/氧宇宙射线粒子比能谱,并发现能谱新结构。
该卫星是我国首批立项的4颗科学卫星之一,能通过高空间分辨、宽能谱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同时将在宇宙射线起源和伽马射线天文学方面开展研究,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沈春蕾2024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与空间天文实验室的数据中心,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行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正在有条不紊地接收、处理由中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以下简称
剧烈的太阳耀斑事件通常会伴随产生日冕物质抛射,由太阳表面抛出的大量磁化等离子体团块在行星际空间中传播对部分银河宇宙线产生屏蔽作用,进而导致地球上观测到的宇宙线流量呈现快速下降的行为,该行为被称为福布斯下降。
我国综合类学术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近日刊发“悟空号”国际合作组的一篇新成果,研究人员利用卫星在2016年至2021年的观测数据,分析得到每核子100亿电子伏特到每核子5.6万亿电子伏特能段的宇宙线中,硼/碳比和硼/氧比的精确测量结果,并发现了能谱新结构。
截至2021年12月17日,“悟空”号卫星已在轨飞行了整整6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发射的首颗卫星,“悟空”的设计寿命本来只有3年,但直到现在,6岁的“悟空”仍然保持着旺盛而充沛的活力,继续为人类望向深邃的宇宙。目前,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已成功发射了7颗科学卫星。
交汇点讯 今天,“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满8周岁啦!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自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以来,“悟空”号已平稳运行8年,远超设计寿命,目前各探测器依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将继续超期服役,为人类望向深邃的宇宙!
据中国科学院公布,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尖峰”此前从未被人观测到,是中国科学家取得的一项开创性发现,可能与暗物质相关,有望为现有科学理论带来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