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留美幼童听众在清华大学校史馆胡劲草初冬的水木清华校园内,落叶满地,正在归根。11月24日下午,“青睐”会员在清华大学校史馆314室,听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负责人胡劲草以“轻扣历史的回声——《留美幼童》”为题,分享了纪录片组寻找留美幼童档案资料的动人故事。
有22名进入耶鲁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这些人回国之后成为了外交部行政者、外交部部长,副部长,驻外大使,国务院总理,铁路局长,工程施工矿负责人,铁路商业者,海外进军者,海军将领等等。
以上片断信笺,也无年月日,与上述十月见Thomas E. La Fargue,China’s First Hundred, State College of Washington,1942. pp. 55-59.
留美幼童李恩富, 1886年在美国出版的《我在中国的童年故事》一书中, 记述了当时的招生实况:“几乎没有哪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一个远得根本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国家, 而且时间是如此之长。更主要的是, 那个国家据传说住的是一些尚未开化的野蛮人。”
文案/编 |历集聊事留美幼童的选拔与使命在19世纪末,清朝政府可谓是脑袋一热,决定派出一批小小少年去美国“镀金”。这群孩子被称为“留美幼童”,数量达到120人。 有人会问,清朝那会儿经济摇摇欲坠,怎么敢搞这么高大上的留学计划?
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哲学家之一,对意识、自由意志、宗教、演化生物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与理查德·道金斯、山姆·哈里斯及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一同被称作“新无神论四骑士”。
容闳出生于香山县南屏乡(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南屏社区),从小在洋人开办的学堂——马礼逊学校学习,后来又留学美国,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留美第一人。毕业后,容闳并不贪恋新大陆的繁华,而是迅速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祖国,渴望用西学救国,并为此奔波一生。
血染书房的最后一刻1938年9月30日上午10点,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洋房内,76岁的唐绍仪正俯身端详一件青铜器。门铃响起,四名捧着古董匣子的"商人"恭敬踏入书房。三分钟后,一把利斧劈开颅骨,民国第一任总理的生命戛然而止。
【读懂广州第一二五期】珠三角地区有句俗语:“广州城、香港地、澳门街”,穗港澳三地同属岭南之地,文化同根同源,有着许多共同的记忆。其中,广州与澳门,都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在历史上澳门还一度成为广州最大的外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