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心雕龙》的历代研究来看,人们通常是把它视为文章学理论著作,而不是视其为文章作品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明代王文禄说:“文之妙者……三国、六朝得八人焉:曹植、祢衡、张协、陆机、刘峻、江淹、庾信、刘勰是也。”
唐代书法名家李北海的名作《麓山寺碑》,除碑面文字之外,复有碑阴列衔题名赞语等,皆出北海手书。后又因砌墙保护,碑阴几度被嵌入壁,致无从拓取,故清代曾对该碑作过专门研究的湘人罗汝怀,就在其《麓山寺碑侧米襄阳题名考》中,有这样的说法:是碑原有北海自书碑阴,分三截书,备列从事衔名,各有赞语,四言八句,字皆正书,径六七分,较碑面书尤匀美。
2003年,隐没千年的南朝古刹——定林寺在江苏南京重见天日,那里埋藏的不仅是一座古迹,更有一脉文思。因为在一千五百年前,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就是在定林寺创作了一部纵览古今、历久弥新的中国文章学元典《文心雕龙》,留下了一把打开中国文学宝库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