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满归森林公安局森保大队民警将一只救助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花尾榛鸡放归大自然。今年6月,满归森林公安局森保大队两名民警在日常巡逻中,经过北岸林场22公里处发现了这只受伤的花尾榛鸡。据民警王琦介绍,当时捡回来的时候也就拳头那么大,头部和翅膀都明显受伤。
央广网呼伦贝尔11月24日消息(记者李春雪)日前,有摄影爱好者在位于内蒙古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采风时,拍摄到草丛中有一只身披珍珠羽毛的鸟类正在觅食。只见它肥硕的身体在雪地里踱步,留下一排深深浅浅的脚印,后经分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尾榛鸡。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它的长相,它的颈骨长并且弯曲,犹如龙骨,并且爪子上有鳞片,很符合传说中的龙爪,最重要的是在茂密的林子里一个它在树的一个枝头飞到另一个枝头,对于猛然间看到的人来说,必然是个神气的东西,再加上林区人多信仰山中动物,误认为是长着翅膀的龙,因此,认为是“龙”,毕竟在某些方面大家更愿意看见的是祥瑞,而不是不好的东西。
“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宁吃飞龙一两,不吃走兽半斤。”在清朝乾隆年间,一种鸟类被列为岁贡鸟,是专供给皇帝的美味佳肴,有“天上龙肉”之称,它到底长的什么样?1月1日,吉林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天桥岭森林公安分局内河派出所民警在巡护途中发现了有“天上飞龙”之称的花尾榛鸡,呆萌可爱。
但是飞龙这种叫法应该是东北地区独有的,他的名字的来源应该是来自于满语,在满语字典里查了下,大概的读音是就是hai lan coko意思大概就是树上的鸡,由于满语这玩意儿连满族同胞自己都不太待见,所以最后就取它的汉语谐音,大概的读音就是飞龙。
当春天到来之时,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就会出现飞龙鸟在雪中漫步,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显得格外的绚丽,并且还会发出鸣叫声来呼唤同伴,它的出现让“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得到了应景,而这里的飞龙指的就是花尾榛鸡,作为“山里三珍”之一的它,享有诸多誉名,在动物界中,它可是著名的狩猎鸟,很多人都好奇,明明就是鸡,为何会被称为飞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