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在重庆地区的重要化石发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志留纪早期完整有颌类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这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我国发现的、为探索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的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将完整有颌脊椎动物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1100万年,填补了全球科学界在这一时期有颌脊椎动物化石记录中的空白,为探究有颌类生命最早期主要类群的起源和脊椎动物头骨演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2022年9月29日,世界顶级期刊《自然》一天连续刊登了4篇论文,这4篇论文均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相关的合作单位。那么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才能做到一天内连发四篇?
九尾狐甲鱼生态复原图。杨定华/绘 近日,《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广西早泥盆世(约4.1亿年前)古鱼类特异埋藏生物群中发现了首个完整保存尾鳍的盔甲鱼类——九尾狐甲鱼。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最新通过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产自“古鱼王国”云南曲靖、约4.1亿年前的“西屯副云南鱼”化石进行详细建模研究,获得迄今最完整的胴甲鱼高清鳞列及鳞片三维形态。
似乎这个问题目前的科学家也是一头雾水,只是用进化论来解释这一切。我们可以在进化树中找到答案,普遍认为哺乳动物是从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而爬行类动物是从两栖类动物进化而来的,而两栖类动物最早则都是海洋的水生动物,按照这种逻辑推导,我们不难想象,人类是从海洋生物一步一步进化成目前的样子的。
本报记者杨捷如 甘鹤4亿年前,曲靖是古鱼繁衍生息的地方。(资料图)说起古鱼类,大家也许会觉得距离我们很遥远。但古脊椎动物学家、鱼类演化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的最早祖先可能是鱼。这些年,随着一块块古鱼化石在曲靖相继被发现,曲靖这个古鱼王国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步揭开。
鱼在进化过程中,大多数拥有两道天然的防御屏障,一个是黏液,一个就鳞片。同样的道理,有些鱼种,却另辟蹊径,如电鳐目的鱼类,能放电,可以通过电击来保护自己,这些其实都是在鱼类进化过程中,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