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式心态,笃悠悠。昨天是世界孤独症日,由苏州市广济医院、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的“苏州人 甦心态”精神心理科普访谈直播节目,邀请了市广济医院儿少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朱峰,和市民聊聊孤独症如何及早干预、如何帮孩子科学提升专注力。孤独症,也就是自闭症,为何会发生?
2021年12月,据学龄儿童的11个孤独症和发育障碍监测网点数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新报告指出,美国孤独症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8岁儿童孤独症诊断率飙升了24%,数据从2016年的1/54,上升到2018年的1/44,这个百分比是上一次增加率的近3倍。
4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提起孤独症,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孩子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其实,孤独症儿童不仅有这些表现,还可能出现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等情况。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一旦患上孤独症,是不是就只能这样了?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患有这种病的孩子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多于3岁前缓慢起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动作行为刻板、兴趣范围狭窄等表现为主要特征,除此之外,一些自闭症患儿还可能合并有其他心理疾病。
平报融媒记者 王春霞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市中医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郝新征提醒,孤独症儿童发现得越早,康复治疗的效果越好,如果3岁之前早发现、早干预,大多数患儿可以融入社会正常生活。
市健促中心介绍,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其专业名称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我国6-12岁儿童患病率为0.7%,男孩通常多于女孩。自闭症患儿,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目前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那么,早期行为预警如何识别?治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