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众多的著作中,《奥义书》作为婆罗门教的经典之一,被视为印度古代哲学的精髓与智慧的结晶。婆罗门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印度次大陆古老的雅利安人社会,雅利安人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半游牧民族,他们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进入印度次大陆,并与当地居民的文化相融合。
十几年前,印度哲学家K.S.穆尔蒂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授予其名誉教授职位的仪式上发表长篇演讲,对印度社会及哲学、科学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谈到,与欧洲文化相比较,中国与印度的文化有着更多的相同、相通之处。
古代印度次大陆的土著人我们一般听到最多的就是达罗毗荼人,但其实这块次大陆上的古人类并不仅仅是达罗毗荼人,现代科学家根据考古发掘出的骨头分析,在古印度的人种中除了达罗毗荼人还有尼格利陀人、地中海人、蒙古利亚人、古澳大利亚人,阿尔卑斯那拉人以及北欧人等,总之在远古时期生活在印度次大陆上的人种相对比较复杂,他们分布在印度这块大陆的各个地区。
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古印度地区,兴起了一种叫婆罗门教的宗教。婆罗门教信奉梵天(创造之神)、毗湿奴(维护之神)、湿婆(毁灭之神)三大神,主张善恶有报,生死轮回,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同时,婆罗门教等级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