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莫过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具有版权?6月16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第二届版权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东湖论坛上,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曹新明表示,某些人工智能生成物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当地时间周一(24日),美国唱片业协会起诉了两家AI音乐初创公司,声称他们的生成式AI工具涉嫌侵犯了音乐版权。这起诉讼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业内人士如何看待AI创业在版权保护方面的争议?
作为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市版权局承办的“数字时代版权创新发展与保护治理”沙龙于9月20日在京举办。与会嘉宾就数字化浪潮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版权保护与治理所带来的挑战话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交流。
来源:北京青年报 5月19日,第八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音乐创作与版权保护”“变与不变:中国音乐节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之源”“科技创新与音乐演艺产业融合发展”等专题进行了讨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蔡姝越,实习生 王海晴 上海报道编者按站在2024年,AI带来的版权问题日渐白热化,国内外已有不少案件涌入司法并落槌,争议、担忧、混沌……新产业与旧秩序缠斗在一起,左右互搏。训练数据版权侵权何解?生成物是否为作品,谁拥有著作权?生成物侵权责任如何划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音乐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音乐创作、识别、发布等。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版权问题,如未经授权将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用于人工智能的事先学习、使用艺人的声音、形象及姓名进行人工智能制作等,这些都侵犯了原有的版权和人格权。
前有歌手陈珊妮用AI制作完成新歌,后有“AI孙燕姿”翻唱周杰伦、王菲、张韶涵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在AI技术涉足音乐领域、显现创造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法律、伦理上的争议和担忧,尤其是关于声音版权的问题。当前,越来越多的音频软件开始采用AI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