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郑旭7月3日,拥有670多万粉丝的网红“@小野”自曝被AI换脸。其发视频称,她被AI换脸到一些私密视频上面,甚至开始有人开始造她的黄谣。小野表示,她准备就此事报警。顶端新闻记者注意到,和小野有类似情况的网红并不在少数,今年以来已有多名网红自曝称自己被AI换脸和造谣。
中新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 郭超凯)公安部10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措成效。记者从会上获悉,针对“AI换脸”导致群众被欺诈的问题,公安机关发起专项会战,侦破相关案件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
4月26日,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称自己的“脸被偷”,有人用AI换脸软件,制作她的不雅视频。此前,“特效合成师”和迪丽热巴“接吻”、女子乘地铁照片被“一键脱衣”……不仅是网红、明星,普通人也难逃“换脸”“换装”,事件频频冲上热搜,引发关注。
OPENAI发布文本转视频模型SORA引发全球关注。这类技术的普及除了将颠覆视频内容的生产方式,也让造假成本更低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制造非常逼真的合成图像来实施新型网络诈骗,这类骗局常常会在短时间内给被害人造成较大损失。
来源:安徽商报 “换脸以后亲妈都不认识了。”爱玩短视频的朋友对“换脸”软件不会陌生,利用软件将影视剧或者短视频内的脸换成自己的,自己就成了主角,简单方便又有趣。然而,“换脸”软件其实也存在侵权的法律风险。我省凤台县一名女子就因为被软件“换脸”,将一款换脸软件起诉至法院。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在小程序中上传一张照片,“一键换脸”生成一段以自己为“主角”的新视频;培养一位自己喜爱的歌手的AI版,然后指挥它去唱歌;用言语简单描述自己希望看到的画面,自动生成一幅精美画作……曾经离我们很遥远的AI,如今正迅速进入到大众生活中。
“AI换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只需要一张照片,通过深度合成技术,任何人都能成为热播影视作品中的主角,甚至表情、神态都足以以假乱真。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和应用场景的增多,“换脸技术”的应用早已突破原来的娱乐范围,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牟利的手段。
交汇点讯 南京江北新区法院11日公布了一起“AI换脸”引发的肖像权纠纷。原告林某系某短视频平台博主,拥有一定粉丝数量,日常会通过其账号发布含有其本人肖像的国风造型短视频。被告某公司系“AI视频换脸”微信小程序的运营主体。
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针对有关利用“AI换脸”技术进行视频合成、进而实施诈骗的问题,发言人臧铁伟指出:“万变不离其宗”,通过“AI换脸”进行视频合成、实施诈骗的行为,是利用新技术进行的诈骗,与传统的诈骗行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6月21日消息,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两起涉及“AI换脸”技术的侵权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标志着北京市首例“AI换脸”软件侵权案正式宣判。案件中,法院认定使用他人视频进行“换脸”后制作模板,并提供“换脸”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近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其中要求提供智能对话、合成人声、人脸生成、沉浸式拟真场景等生成或显著改变信息内容功能的服务的,应当进行显著标识,避免公众混淆或者误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用技术手段删除、篡改、隐匿相关标识。
来源:台海网台海网1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杨希 通讯员 湖法)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意外发现,自己的视频变成“AI换脸”模板,一怒之下起诉某短视频平台下的小程序“AI变身”运营公司,要求平台运营公司道歉,并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