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布了一项惊人研究,揭示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含有约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这些纳米级的塑料颗粒能够进入我们的肠道或肺部细胞,进而穿越血液,抵达心脏和大脑,甚至对孕妇而言,它们能穿越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那么,面对这样的污染,我们如何保障自己的饮水安全呢?
研究:将水烧开五分钟可除九成微塑料 一段时间以来,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些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颗粒广泛存在于水体、大气等自然环境中,某些微塑料被摄入人体后可能产生肠道炎症等健康危害。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日前援引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将水煮沸5分钟即可去除水中近九成的微塑料颗粒。
“清洁海绵”被不少家庭使用,洗碗、擦灶台、洗小白鞋……因为清洁力强,被人们称为“神奇的橡皮擦”。不过,在与物体摩擦的过程中,清洁海绵也会有损耗,在不断释放“微塑料”。1克清洁海绵释放650万个微塑料清洁海绵主要成分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又称密胺树脂,是三聚氰胺和甲醛的聚合物。
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钱鹏旭、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黄河等人在“Cell Discovery”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显示,在小鼠模型中,微塑料会对造血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抑制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重建能力。什么是微塑料?微塑料对人体又有何影响呢?
微塑料无处不在,日常的喝水、吃饭、呼吸,人体都会摄入微塑料。以往人们乐观地认为塑料只是“穿肠过”,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最近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斑块中存在微塑料,这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升高3.5倍有关。这种斑块让死亡风险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