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旋夹江工匠在制作竹纸。 夹江县委宣传部供图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夏雨连绵,起伏的丘陵间雾气弥漫。当地盛产竹子,有风吹拂,雾中竹枝摇曳,配上暗沉的天色,犹如一幅水墨画。行至马村镇状元纸坊,坊前高大的篁锅刚烧热。
中新社福建将乐9月2日电 题:竹林深处造纸人:半世纪坚守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作者 闫旭 张斌 董观生将抄纸帘放进纸槽,荡料入帘;提起帘子、滤去水,留下一层薄薄的纸浆,翻转倒扣在木板上,分离出湿纸;在焙纸房内将一张张湿纸焙干、揭下、裁切。至此,冰清玉洁的西山纸便制作完成。
三湘都市报10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这个“十一”假期,来自长沙地区几十个家庭一起探访浏阳市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大家参观浏阳手工造纸博物馆,了解造纸历史,还实地探访造纸作坊,探究造纸工艺与流程,体验手工造纸。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素有“蜀纸之乡”的美称,唐代起便以竹料手工造纸,夹江竹纸兴于明、盛于清。据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介绍,夹江竹纸以古法手工舀纸术制作,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夹江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
原标题:富阳元书纸传承人朱起杨——(引题)竹子七十二变 做出千年名纸(主题)浙江日报记者 李睿 共享联盟·富阳 李潇鹏朱起杨很忙。忙着砍竹、煮料,忙着抄纸、烘纸,还忙着讲课、带教……杭州亚运会之后,慕名前来探访的人越来越多。
编者按: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庆。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年画曾是农耕时代一项重要甚至必备的“年货”。威武而又祥瑞的门神,欢乐和谐的戏文故事,寓意吉祥的鲜艳画面,装饰在人们的家里,给人带来安慰、鼓励、希冀。为年助兴就是为生活助兴。
四川夹江县手工造纸历经千年、远近闻名,夹江竹纸制作技艺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文化部授予夹江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画纸之乡”称号。1939年,著名画家张大千曾来到夹江县,与当地造纸的石家人共同改良手工纸。夹江手工造纸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了“蔡侯”造纸技术,完全按照《天工开物》所载的工序生产,从原料采集、辅料备制、到抄捞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用料讲究,生产工艺复杂。
《负暄野录》说:“今越之竹纸,甲于他处。”米芾《评纸帖》甚至称,越州竹纸超过了著名的杭州由拳纸。据现代学者潘吉星鉴定,米芾遗墨所用的纸张,《珊瑚帖》是会稽纸,《公义帖》、《新恩帖》属于竹料与麻料的混料纸,《寒光帖》为竹料与楮皮混料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