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堆燃起,火焰跳跃,仿佛千年的泉州岁月在火光中回响。人们用“跳火群”的古老仪式,将历史与文化、烟火气与温情融为一体。这一刻,火焰不仅是一种祈福,寓意驱邪避灾,更点燃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跳过去的是旧岁的不如意,跳出来的是红红火火的未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田米 实习生 许永亮 文/图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松村村,一个沉浸在历史与传统的古村落。每年三月初三,为庆祝村里的北极玄天上帝公诞辰日,这里都会迎来一场别具特色的庆典。这一天,村民们不仅庆贺神明的诞辰,更以跳火的方式祈愿平安与幸福。
闽南地区的扛尪(wang),也就是抬神明,真的就像大家所说的迷信吗?身为闽南人的我,并不否认有这一点点色彩,但背后的真相更多的是人文关怀。我就以一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角度尝试着给大家解析。有不对的地方还望指教…谢谢!首先,闽南人真的迷信吗?是的!我不否认。
泉州网2月26日讯 (融媒体记者陈玲红)每年正月十五晚上,“跳火佛”是永春县东平镇鸿安村最盛大的事!村里的小伙子抬着龟坑宫的“圣王”在烧起几米高的火堆里来回跳四趟,边跳边念吉祥话:“跳进来,新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搁无虑;跳过东,粮食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里。
11日,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也有游板凳龙灯活动。(陈英杰 摄)2月12日晚,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游板凳龙灯闹元宵民俗活动。尽管下着雨,但丝毫没有阻挡人们的热情。火红的板凳龙灯队在村庄的石巷与田野间穿梭,所到之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原本静谧的小村庄变成灯火的海洋。
作者:郑土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春节,数千年来沉淀了浓浓的中华文化,每个中国人都浸润其中,感受团聚的欢快,接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熏陶;周而复始的春节像“加油站”一般,给每个人定时注入新的能量,朝气蓬勃投入到新一年的奋斗之中,促使大家始终以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姿态向前迈进。
越来越多人感叹“年味淡了”,似乎迷人的春节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相连的土地上,当地人骨子里的那股讲究劲儿,在春节这个节日被彻底地展现出来:游神,祭祀,做大戏,大锣鼓,在这些地方过大年,依旧情怀满满、风味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