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 | 作者 伍月《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 史秀雄 杜素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是由华东政法大学文学院的人气教授杜素娟以及心理咨询师、复旦大学心理系硕士生导师史秀雄一起合著的。
一座公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恩怨,一切命运纠葛都在一场声势浩大的雷雨里骤然拉开序幕,但开幕即是结局。二十四小时之内,他们波澜起伏的一生,从此画上句号。这就是剧作家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这部剧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是中国话剧成熟的里程碑作品。
作者:戴晨(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今年是《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清华大学学生曹禺在毕业前夕完成了话剧《雷雨》的创作,发表于1934年7月1日的《文学季刊》上。《雷雨》发表后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戏剧界。
1934年7月,《雷雨》剧本发表在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当年海上惊雷雨”,年轻的曹禺一举成名。90年的时光见证了《雷雨》不断上演,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但与此同时,随着故事发生年代越来越远,它与观众之间的隔膜也开始显现。经典如何更好地进入当下生活,与当代观众对话?
昨天晚上10点多,盼望已久的时刻已经来临,我打开爱奇艺app观看了电影《雷雨》,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先生写的一部话剧,已经拍摄成了电影,看完书中的《雷雨》,我相信电影一定会令人心驰神往,于是心里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