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一个象征着中国近代屈辱的事件,每次提起,都让人感慨万分。1860年的秋天,北京城外,英法联军的火光直冲天际,熊熊烈焰吞噬了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曾经的繁华被浓烟遮蔽,留下的只有断壁残垣和深深的历史伤痕。
#头号精品计划#小孩问我:圆明园是谁烧的?我脱口而出:八国联军。小孩说不对,并把书拿给我看,说是英法联军。我也糊涂了,难道我记错了?我记得是八国联军啊,以前就是这么学的。不知道是我记错了,还是现在改了。
1860年10月18日,北京城外,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昔日皇家园林的瑰宝——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纵火中化为一片焦土,这场浩劫,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巨大损失,更赤裸裸地揭示了晚清王朝的腐朽与虚弱,而在这场悲剧的背后,一个幽灵般的字眼如影随形——“面子”
1860年,北京城外的圆明园,一场熊熊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将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化为了一片焦土。这场大火不仅烧毁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建筑,更烧痛了无数中国人的心。那么,英法联军为何要烧毁圆明园?这背后,竟然与乾隆皇帝的一个举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在《今日头条》上发了一篇图文《龙生龙?未必!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引英法联军放火烧了圆明园》,没有想到引起了不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评论。有意思的是,这些评论明显分成了两极:一方认为这把大火烧得好,一方认为大火烧得让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