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病的良方有很多,但有一个被称为胃肠第一方,它就是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平调、散结除痞的代表方,更是治疗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调的基础方,古今往来使用频繁非常高,可以说历经验证,但有些人用了却说没效果。既然那样好,为什么有些人用了却无效呢?
好多疾病之所以治疗起来棘手,是因为病机复杂,当机体处于寒热错杂时,用中医八纲辨证往往无从下手,此时需要直取病机,随证加减。关于寒热错杂,最主要的病机是上热下寒,而上热下寒又分成两种情况,那就是热在上焦而寒在中焦,另外一种是热在上焦而寒在下焦。1. 上热下寒有什么表现?
泻心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也被誉为治疗脾胃问题的千古第一方。这个方剂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方剂,几乎适用于所有脾胃问题的调理。一、为什么泻心汤是调理脾胃而非心脏? 首先,我想说一下泻心汤为什么可以调理脾胃而非心脏。我们需要先了解“阴阳”的概念。
有胃病的朋友,出现胃里痞满,嘈杂,撑胀,疼痛,打嗝等等,某些中医就开什么半夏泻心汤,黄连黄芩泻心汤等等来治疗,吃完后有的更加不舒服,舌苔不下,甚至胃里疼痛,病人疑惑,号称天下第一方的泻心汤为什么效果这样。
泻心汤分两种,都是调理脾胃的千古名方,当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的时候,我们一般选用泻心汤解决问题。第一,如果是脾胃消化能力变差、身体虚弱、胃里火热,伴有长期的口腔溃疡、舌红苔黄的患者,可选用甘草泻心汤,这类患者消化能力差,说明脾虚,有脾胃病,胃火灼烧,虚火上扬,虚火上冲导致持续性的口腔溃疡。
仲景有一个调理脾胃的名方,叫半夏泻心汤,有记载“饮半夏汤一剂,阳明已通,其卧立至”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应该听说过“胃不和则不安”那很多人都以为“胃不和”就是食积,腹胀,反酸等,于是很多人把半夏泻心汤给局限在了,这些症状上。
有个方子是打造胸怀天下的,人为什么不能胸怀天下,因为心中有疙瘩,而这个疙瘩就是痰气交阻的产物。这个方子呢,张仲景用它治疗心下痞,就是上腹部痞痛、或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等,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痞症。这个方子是什么?半夏泻心汤,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心胸中有团气痞满的第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