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岛8月20日电 题:山东青岛:哈萨克斯坦青年沉浸式体验中国国家级“非遗”胶州秧歌作者 胡耀杰 蔡亚群“(跳得)太好了,每个人看起来非常开心,我也想了解这神奇的艺术……”日前,在“中国秧歌之乡”山东青岛胶州市,哈萨克斯坦籍青年爱琳娜现场观看胶州秧歌表演后赞叹不绝,随即便加入
【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相关报道>>>>独家:探寻青岛非遗 做黑陶的老顽童相关报道>>>>独家:探寻青岛非遗 武林瑰宝鸳鸯螳螂拳相关报道>>>>独家:探寻青岛非遗 黄酒北宗香传天下相关报道>>>>独家:探寻青岛非遗 葫芦爸爸的烙画故事相关报道>>>>独家:探寻青岛非遗 胶东一绝饽饽
当时,胶县1958年改属青岛市,这是首次参加市会演,县里特别重视,强调一定拿出真水平,取得好成绩。第一天演出就一炮走红,当胶州秧歌出场锣鼓唢呐响起,大幕徐徐地拉开,演员们的第一次亮相,全场就响起了热烈掌声,演出逐渐进入高潮,女角色演到秧歌的招牌动作晃扇时,俗称“扭断腰”快扭时,脚
半岛全媒体记者 仲维莉胶州秧歌亮相“金声奖”颁奖典礼此次第二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颁奖典礼在山东青岛举办,总导演王芙英表示,是源于很多文化的相连接,和山东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谓金声玉振就是这个意思。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雨点般敲打起来,响声震天,原本寂静的村庄瞬间炸开了锅。一个、两个、三个……胶州市斜沟崖村村委大院外,村民从四面八方围拢来,很快就围满了院门口。200多年来,这一招儿屡试不爽,这个“秧歌村”的村民们知道,凡是有锣鼓声的地方,就一定有大秧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雒晓慧 青岛报道胶州秧歌广场舞《珊瑚颂》由胶州市文化馆专业老师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秧歌元素编创,不仅展示了胶州秧歌"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艺术特点,而且融合广场舞简单易跟学的特点,更好的向广大市民推广普及胶州秧歌,优美俊俏的舞姿中展现了胶州人奋发向上的精气神。
为了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区文化活跃发展,11月1日上午,市北区阜新路街道开展“舞姿绽放添活力 线上教学显风采”胶州秧歌《青蓝蓝的河》舞蹈云教学活动。舞蹈教学主要采用线上视频的形式,广大舞蹈爱好者可以通过视频观摩学习、共享教学成果。
夫妻俩教孙子孙女扭秧歌。演出前,杨茂坤为妻子化妆。家里的墙上,挂满了夫妻俩参加演出的照片、获奖证书等。李在慧几乎天天到村里文化大院指导村民扭秧歌。杨茂坤在胶州市新春秧歌会上为本村秧歌队伴奏。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东小屯村,是有着300年历史的胶州秧歌发源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艺馨 青岛报道9月29日,由胶州市教育体育局主办、阜安教体中心承办的“秧歌伴年华 喜迎二十大”秧歌培训进社区活动在阜安办事处市南小区广场举行。来自市南社区同心艺术团秧歌秋季班的60名正式学员和100多位社区居民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