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功能性较强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唐卡也叫唐嘎或唐喀,系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功能性非常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视觉艺术形式,也是我国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具有鲜明的藏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2006年6月被确定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微型唐卡的功能“唐卡”为藏语的音译,指一种可以悬挂的卷轴画。在西藏出现较早,有人考证源于吐蕃时的文告和僧人讲经说法时随身携带的布画。画幅大小差距较大,小的只有数寸,大的则到十米,如寺院晒佛展出的巨型唐卡。唐卡画以宗教人物和宗教历史事件、教义为主要描绘对象,多挂于寺院中。
唐卡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宝,被称为藏族“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的主要功能是悬挂后供信徒顶礼膜拜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需要。在民间留存的唐卡也主要是用于佛教教徒经堂、佛龛之功用。
唐卡的起源和形制北京/叶星生送子罗汉唐卡什么是唐卡唐卡(Thangka)一词,藏文标准写法为,字面意思为“平坦、平展、广阔”等多层含义。但这并不是对唐卡这一艺术形式的定位解释,而只是赋予唐卡一种符号式的专用名词。
唐卡是一种用金、银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织物上、缂丝、皮革或纸上进行描绘而成的工艺品,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唐卡的绘制工艺复杂、用料讲究、色彩艳丽,一直被看作是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随着近几年藏学热的不断升温,藏传佛教艺术品的收藏日益成为国内外藏家关注的热点。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沃唐卡要介绍的唐卡就是其中之一。关于唐卡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是起源于印度,在佛教传入西藏的时候,唐卡也随之传入西藏,也有说是因为藩汉两族交往密切、由吐蕃旗幡画演变来的,还有说唐卡就是发源于西藏本土,此后被佛教所用等。
清代 三面十二臂观音像刺绣唐卡 唐卡鉴赏西藏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 清宫旧藏西藏 哈罗哈罗观世音菩萨唐卡 清宫旧藏最后随着唐卡在内地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喜爱和收藏唐卡的人也逐渐增多,唐卡的市价也在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