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官网有馆藏国宝专题,列出了11件重要文物,以马王堆出土文物为主。11件重要文物都有专题页面和介绍。湖南博物院的11大重要文物分别为——商代晚期大禾人面纹方鼎,这是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商代象纹铜铙,出土于宁乡,是商代大型金属乐器中的精品。
近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微信公众号统计发布的“中博热搜榜”《2024年第一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发布,百余家被网友高频搜索的博物馆上榜。其中,湖南博物院、长沙博物院入选“热门百强博物馆”。
来源:【湖南日报】一口古井出土3万多枚秦简,远超此前发现秦简总和。片片竹简记录关键信息,改写已知历史认识。里耶秦简一经发现,便震惊世界。残破竹片何以书写秦帝国的纷繁与辉煌?款款文字如何一窥古代中国文明发展?里耶秦简如何从“垃圾”变为国宝?“湖湘独一档”为您解读!
来湖南,必来看的就是马王堆的展了。人很多,但是很值得来看。两个认真记录和核对数据的小人儿,看看那个剪映,是不是很有趣。湖南,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孕育了很多优秀的知名人士。总听说蔡鄂与小凤仙的故事,第一次看到他的字。充满力量和硬骨,铮铮铁汉的模样。
来源:【山水洲城记】全国首家!湖南博物院和湖南烈士公园“馆园融合”要来了!12月2日上午,副省长、市长周海兵到湖南博物院、湖南烈士公园现场督导推进“馆园融合”工作。此前一个多星期,11月1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赴湖南博物院调研,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研究推进“馆园融合”工作。
余立军 卜亚琳 刘稳 易禹琳 魏瑞娟 邓正可1919年,商末周初的青铜重器“皿方罍”在湖南出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方罍之王”。现世后,皿方罍的器身便流落海外,在异国他乡颠沛流离了近一个世纪。
来源:【湖南日报】【新青年打卡新地标】湖南博物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其新馆启用于2017年11月29日,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
中新网长沙6月21日电(曹静)古籍是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珍贵宝藏,蕴含着难以估量的文化价值。目前,古籍面临的难读、难懂、难识别成为其利用及传播的壁垒。近日,由湖南图书馆、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和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同合作的古籍数字化第一期实训项目圆满结束。古籍采集画面。
皿方罍迄今出土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被誉为“方罍之王”是湖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在皿方罍回湘十周年之际由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新视觉京剧《皿方罍》将演绎国宝“漂泊百载,完罍归湘”动人故事国粹X国宝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5月31日、6月1日湖南大剧院邀你来解锁↓↓↓
2022年以来,湖南图书馆成功仿真复制550册馆藏特色古籍 全媒体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易婧琪 廖菁源 唐溥 湖南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宋刻元修本《说文解字》就在眼前,连纸张的纹路都无比清晰。手捧着清抄本《崇文总目》一叶一叶翻阅,翻着翻着,阅读者仿佛化身为与古籍同时代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湖南博物院】湖南博物院拥有丰富的藏品,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近现代文物等多个门类。其中,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是湖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包括素纱襌衣、帛书、帛画等珍贵文物,展示了汉代文明的辉煌成就。鹤舞九皋,郑卫占先声。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12月9日18点,抖音联合湖南博物院推出“探秘马王堆汉墓”直播活动。直播邀请历史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于赓哲,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申国辉,带网友一起云逛“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
【一线讲述】今年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5月17日,我们首次公开发布了“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跨越两千多年,辛追夫人端庄凝重的形象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有人觉得辛追夫人是“东方睡美人”,也有人觉得她长相普通,但无论是何种审美,我们要做的是尽力还原辛追夫人最真实的模样。
十一年前的今天,圆明园鼠首、兔首回归祖国;十年前的今天,商代晚期青铜重器皿方罍器身回归祖国……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流失海外的文物总是牵动着国人的心弦。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